发现彩蛋!《藏海传》竟藏有邯郸这一工艺!
小伙伴们
最近有没有
被热播剧《藏海传》狠狠拿捏?
剧中除了跌宕剧情、炸裂特效
其融入的超多非遗技艺
也引发了广泛关注
小编追剧时
就被剧中的一对瓷瓶吸引了
第四集39分39秒
画面出现了一对瓷瓶
字幕标注
“定窑白釉牡丹纹梅瓶一对”
从瓷瓶的装饰风格来看
其呈现出独特的黑釉刻划花
缠枝牡丹纹的笔触洒脱自然
带有浓郁的民间艺术气息
让人不禁联想到
咱们磁州窑的经典作品
磁州窑黑釉刻划花缠枝牡丹梅瓶
采用磁州窑代表技法——黑刻
即黑釉刻划花技法
在泥坯上施一层黑釉土
然后用竹签在釉土上进行图案刻划
刻划完后剔除画面以外的部分
留出黑色纹样
此技法以黑色为主色调
有层叠立体的浮雕效果
凝重大气,立体感强
知识拓展
磁州窑缠枝牡丹花纹,是由牡丹纹和缠枝纹这两种纹饰结合而来。牡丹纹起始于北魏,兴起于唐。牡丹纹的兴起源自于唐代对牡丹花的青睐,牡丹花具有雍容华贵、繁荣昌盛、合家团圆的寓意,备受人民喜爱。
缠枝纹是在中国传统纹样云气纹、卷草纹的基础上演变而来,随着牡丹纹的兴起,缠枝纹逐渐与牡丹纹进行重构,形成了缠枝牡丹纹。
磁州窑瓷器上的缠枝牡丹纹绘画样式众多,单牡丹纹的绘制形式就有几十种,缠枝构成方式多变,在同种绘画形式下也有不同的细节划分,通过对缠枝牡丹纹的灵活使用,成为磁州窑花纹体系中较为重要的代表纹饰。
单朵缠枝牡丹纹
缠绕的枝叶围绕牡丹花纹,将牡丹花包围在中心,以单只牡丹纹为主要视觉中心。繁茂葱郁的枝叶,粗细有致,茎脉清晰可辨,以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层层环绕、徐徐簇拥,将那朵仪态万千的牡丹花稳稳地包围在中心。
花瓣上的纹理细腻逼真,润泽而娇艳。花蕊纤细却挺立,熠熠生辉,尽显雍容华贵之态。枝叶与牡丹相互映衬,凹凸有致的枝叶衬得牡丹愈发明艳,牡丹的国色天香又让枝叶添了几分贵气。
四方连续缠枝牡丹纹
花形散点排列方法是缠枝牡丹纹中经典且灵动的构成形式,这一切始于一个匠心独运的单位纹样——单朵牡丹缠枝纹。
工匠们倾尽心力,雕琢出的这朵牡丹,边缘呈柔美婉转的曲线,外翻张扬,尽显雍容华贵。每朵牡丹花的位置,整齐又不失灵动地上下左右分布开来。花朵与花朵借由缠枝的延展相互触碰、交织,营造出局部的繁密之感。
牡丹纹的方向是根据构图需求自由转换,根据绘制位置的不同,可以灵活的改变花朵朝向,这般灵活多变的花形散点排列,不仅成功规避了刻板与单调,还为瓷器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对称式缠枝牡丹纹
处于上方的牡丹纹,作为视觉焦点,同左右牡丹纹在设计层面有着显著区分,上方牡丹纹的花瓣遵循着严格精密的布局。花蕊部分更是点睛之笔,纤细却挺立,花粉均匀散落,遵循黄金比例,凸显花朵的生机与精致。
左右两朵牡丹纹,看似从属,实则是构图的关键补充。在保留牡丹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适度调整花瓣数量、卷曲程度,配合缠枝,形成视觉上的差异化对比,增添画面的灵动韵律。
中轴线对称手法的运用更是精髓所在,三朵牡丹纹对称均衡,以此达成视觉上的稳定效果,契合大众审美习惯。
《藏海传》的这对瓷瓶
您留意了吗?
您在哪部剧里
看到过磁州窑的身影?
快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