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辛弃疾十首压卷之作,一人独占十大词牌,哪一首让你记

辛弃疾十首压卷之作,一人独占十大词牌,哪一首让你记忆犹新订阅专属军事与历史·古代·战争

柳月青本故事6分钟读完3.3万人在看关注汇集古诗词里的精华,让您的查阅更加便捷----❀❀---❀❀---❀❀---

武能上马平天下,文能提笔定乾坤。

心存谋略何人胜,古今英雄唯是君。

战场官场情场都走过,才算踏了人间;尝遍生离死别,见尸山血海,便有满腹诗情。

辛弃疾,一位真正文武双全的才子,一位征战过沙场写过诗词的诗人。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他生长在被异族统治的土地上,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心怀故国,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将复国的种子深深埋进他年幼的心中。年少的辛弃疾目睹汉人在金人铁蹄下的悲惨生活,这让他的血液里沸腾着对收复失地的渴望。

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中原地区豪杰并起反抗。21岁的辛弃疾,毅然聚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

他在战场上勇猛无畏,曾率五十骑兵直入五万人的金军大营,生擒叛徒张安国,千里奔袭将其押解至南宋临安斩首示众。这份胆识与豪情,堪称传奇,也让“辛弃疾”这个名字威震一时。

南归后的辛弃疾,满心以为能在南宋朝廷大展拳脚,实现收复中原的宏愿。然而,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主和派占据上风,他虽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远见,却屡屡遭人排挤、弹劾,官职一贬再贬。

在长达四十余年的为官生涯中,他多次被罢官,赋闲在家。但即便身处逆境,他的心中始终燃烧着复国的火焰,将壮志未酬的悲愤、对山河破碎的痛心、对百姓疾苦的关怀,化作一首首荡气回肠的词作,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辛弃疾的十大压卷之作,领略“词中之龙”的绝代风华。

1、青玉案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若要评选千古第一元宵词,辛弃疾的这一首当之无愧。

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的临安城表面上一派歌舞升平、繁华热闹的景象,元夕之夜,花灯如昼,烟火璀璨,人们尽情狂欢。然而,辛弃疾却没有沉浸在这热闹之中。

词的上阕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场景,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都市狂欢图。下阕笔锋一转,写词人在人群中寻找意中人的过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词成为千古名句。

表面上看,词人寻找到了一位远离喧嚣、独立于灯火零落之处的女子,但结合辛弃疾的生平与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社会背景,这里的“那人”实则是词人理想人格的化身,代表着他所追求的不随波逐流、高洁自守的精神境界,也暗含着他对南宋朝廷中坚守抗金立场、不愿与主和派同流合污之人的向往与追寻。

辛弃疾以婉约之笔,寄寓了自己在黑暗现实中坚守理想、孤独求索的深刻哲思。

2、破阵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此词是辛弃疾与陈亮互相唱和之作。陈亮也是一位力主抗金、有着强烈爱国情怀的志士,二人志同道合。

词的前九句,通过描写作者醉梦中的军营生活与战斗场景,展现出一幅壮阔的战争画卷。“醉里挑灯看剑”,一个“醉”字,一个“挑”字,一个“看”字,生动地表现出词人渴望杀敌报国却又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无奈。

“梦回吹角连营”,词人仿佛又回到了那号角声声、将士云集的军营。接着,“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描绘出将士们在战场上分享烤肉、演奏军乐、整装待发的热烈场景;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则刻画了激烈的战斗场面,骏马飞驰,弓弦声响如惊雷,表现出战斗的紧张与激烈。“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是直接抒发了词人渴望收复失地、为国立功的宏大抱负。

然而,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如一声惊雷,将词人从美好的梦境拉回残酷的现实。

两鬓斑白,壮志未酬,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整首词的情感陡然跌入谷底,深刻地表达出辛弃疾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自己报国无门的痛心疾首,以及对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充满了悲壮苍凉之气。

3、丑奴儿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被弹劾罢官后,长期闲居在江西上饶带湖。博山就在上饶附近,他常去游览,并写下此词。

词的上阕回忆少年时代,那时的辛弃疾涉世未深,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磨难,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忧愁,为了写出新词,故作深沉,登上高楼,勉强说些“愁闷”之词。

下阕则写如今的心境,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跌宕,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在官场上屡遭排挤,尝遍了世间的酸甜苦辣,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愁。

但此时的愁,已不是少年时那种无病呻吟的愁,而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这种愁太过沉重,难以言说。

面对种种无奈,词人只能欲言又止,最后说一句“天凉好个秋”,将满腹愁绪化作一声看似轻松的感慨,以淡语写深愁,含蓄蕴藉,意味深长,深刻地反映出南宋时期像辛弃疾这样的爱国志士在黑暗现实中的无奈与悲哀,也体现出人生不同阶段对愁的不同理解与感悟这一深刻哲理。

4、永遇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宋宁宗开禧元年,辛弃疾已六十六岁,被重新启用,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词中北固亭在京口东北固山上,北临长江,地势险要。登上北固亭,辛弃疾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写下此词。

词的上阕,词人追慕孙权、刘裕等历史英雄人物,孙权曾在京口建立吴国,称霸一方;刘裕出身贫寒,却能以京口为基地,北伐中原,气吞万里。

然而,如今英雄不再,曾经的繁华与辉煌都已被历史的风雨吹散,表达出对英雄难觅、国事衰微的感慨。

下阕,词人借古讽今,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结果大败而归的典故,提醒南宋朝廷不要重蹈覆辙;又回忆起四十三年前,自己南归途中,亲眼目睹扬州一带战火纷飞的惨状,如今佛狸祠下,百姓祭祀,一片太平景象,他们早已忘却了国耻,这让词人痛心疾首。

最后,以廉颇自比,“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出自己虽年事已高,但依然渴望为国立功、收复失地,却又担心不被朝廷重用的复杂心情,体现出辛弃疾对南宋朝廷的忠诚与忧虑,以及对历史兴衰、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5、菩萨蛮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热门评论
打开大邯郸APP,与楼主互动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拍日常
  • 7月6日,邯郸发布。自从有了这个遮阳棚,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被晒黑了。【视频来源:现场拍摄】

    温超工作室(

    3
  • 分享了图片

    谭心知肚明

    3
  • 分享了图片

    谭–果然

    3
  • 美食分享,想买车也可以找我,靠谱#春天·花会开#

    征信不好购车

    2
  • 论语札记 - 66

    知行合序

    2
  • #每天一条邯友圈#

    凭栏观柳

    1
  • #就现在,拍到什么晒什么#

    凭栏观柳

    1
  • 向革命烈士致敬。向革命烈士致敬。

    NO1知足常乐

    0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大邯郸APP,知晓邯郸事儿

免费下载大邯郸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